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章 日常
    复赛名单公布后的几天,江临舟的生活仿佛重新被按下了“训练”键。

    上午照常上课,下午一结束,他便准时走进那间隔音最好的琴房。

    琴盖、谱架、节拍器,都是手边最熟悉的伙伴。

    这次,他为复赛选定了斯克里亚宾的《第五钢琴奏鸣曲》。

    这首曲子,是作曲家最知名、也最具挑战性的钢琴独奏之一。

    全曲没有分乐章,结构自由、情感跨度极大,既有近乎癫狂的爆发力,也有梦呓般的迷离细节。

    对于演奏者来说,难度不仅在于手指的快速跑动和超大跨度,更在于对音色层次和音乐流动的把控。

    每一处动态变化、节奏推进,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很容易陷入混乱,失去整体的逻辑和方向。

    江临舟刚选定这首曲子时,其实犹豫过。他喜欢那种近乎“漂浮”的自由感和无拘无束的能量,却也清楚,这首曲子像极了自己最近的状态.

    明明在往前走,却总在情绪的边界上徘徊。

    但越练,他越明白,所谓“难”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跳跃。

    不断跳脱框架,在极限中找平衡,这个过程本身就令人着迷。

    他没有急于整曲反复,而是拆分成段落、句法,一句句抠细节。

    有时一段主题会练十几遍,只为了找到理想的发力点;有时干脆放慢节奏,让每个音都尽量贴合心中预想的色彩和张力。

    偶尔,他会把手机支在琴盖上,录下一小段最不满意的片段。

    练完后反复回放,甚至调成极低的音量,试图听出平时忽略的破绽。

    有时,会突然在谱子旁写下几个感叹号,提醒自己某处要“更开阔”,某句要“收住”,甚至偶尔画个小问号,提醒自己“这段还不对劲”。

    这段时间,唐屿偶尔会推门进来,听他弹几个乐句,有时只淡淡一句点评:

    “这里,线条要像水流,不要像台阶。”

    江临舟点点头,累了就在窗台边坐一会儿,看外头树影晃动,手指在膝盖上轻敲,慢慢缓解肌肉的紧张。

    有时林筱也会在琴房门口遇见他,两人交换一句日常的问候,聊聊琴房的温度或者下午的课业。

    晚上回到宿舍,他会把当天录音再听一遍,然后在本子上写下练习总结。

    练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安静的自我雕刻,每一遍重复都带来新的细节和体悟。

    他发现自己对这首奏鸣曲的理解,比最初翻谱时又深了一层。

    不再只关注技术和速度,更多地琢磨音乐里的呼吸、张力,甚至那种“不能言说”的内在节奏。

    也会有卡壳。

    一两个小节反复试探,都找不到满意的感觉。

    江临舟不再像过去那样焦躁,而是耐心地一遍遍拆解。

    直到手感和脑海里的声音逐渐贴合。

    有时候练完,他会静静坐在琴凳上,从头到尾慢慢翻一遍谱子,再轻轻合上。

    房间里余音未散,他却觉得比白天还安静。

    -----------------

    终于到了第一次与乐团的排练日。

    江临舟提前半小时来到音乐厅的排练室,手里抱着乐谱,心跳比平时练琴时快了一点。

    他不是第一次站在管弦乐队身边,但要在这里和三十多位乐手一起推进一首大型协奏曲,依然带着某种陌生感。

    乐团的指挥是一位中年男老师,排练开始前专门和江临舟简短交流,询问他习惯的速度和几个重点段落的处理。

    等到大家各自调音完毕,正式合上第一遍,江临舟再次意识到,排练和独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钢琴的声音不再是唯一的重心,周围的乐器线条此起彼伏,管乐和弦乐的呼吸有时甚至会把节奏往外拖拽。

    他起初本能地想稳住自己,但很快发现有些乐句要主动往前带,有些则必须退后配合。

    第一遍合下来的时候,有几个段落被指挥叫停。

    “这里慢了一点,钢琴注意和小提琴对齐。”

    “第三乐段,木管和钢琴对话要再清晰。”

    江临舟一边听指挥的反馈,一边在谱子上做小记号。

    有一段钢琴和乐队之间的“追问”反复几次都没合好,他能感觉到自己和长笛手的呼吸总差半拍。

    休息的时候,长笛手主动过来和他低声讨论了几句,两人约定下次谁来先“给拍”,这样下次就不会抢节奏。

    后半场排练时,江临舟渐渐放松下来,不再死盯着自己的谱子,而是努力把注意力放到整个乐队的呼吸和整体推进上。

    他学会用余光观察指挥的动作,试着听见不同声部之间的细小变化。

    到排练结束,虽然还有不少地方不够理想,但他第一次体会到协奏曲里那种合众为一的张力。

    排练结束时,指挥拍了拍他的肩:

    “挺好,下次再注意几处细节就行了。”

    排练结束,乐手们陆续收拾乐器,指挥和几位管乐老师还在讲解某个难点。江临舟收好谱子,环顾四周,看到林筱正把长笛放回盒子。

    两人在人群里对上视线,彼此点点头。

    林筱背起乐器包,走到他身边,语气如常:“今天还挺顺利。”

    “嗯,第一遍有点乱,后面慢慢能听见你那段长笛旋律了。”江临舟轻声回道。

    林筱拉了拉肩上的包带:“指挥的速度比平时快一丢丢,我差点来不及换气。”

    江临舟笑了一下:“我其实有几次都跟着你提气了。”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排练厅。

    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校园里的路灯次第点亮,走廊尽头人声渐稀。

    “晚饭要一起吗?”林筱问,声音淡淡的,没有多余情绪。

    江临舟点头:“正好我也饿了,走吧。”

    两人并肩去食堂,排队取了饭菜,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

    林筱先开口:“你每次吃饭都这么随便?”

    江临舟笑了一下,“反正没什么特别想吃的,能吃饱就行。”

    林筱夹了一筷子青菜,

    “我其实更想吃家里那口味。我妈最近很忙,我妹在家老嚷着想吃糖醋排骨,我最近也打算学学。”

    “照顾妹妹估计挺麻烦的。”江临舟说。

    “小时候黏我,现在动不动跟我吵架,父母忙又管不了。”

    林筱语气不带情绪,但带点家常的无奈。

    “她前阵子还闹着不想练琴,突然又转性了。”

    江临舟想了想,“那你小时候呢?”

    “我小时候比她听话一点吧,”林筱耸肩,“不过后来也是天天想偷懒。”

    两人吃了一会儿,江临舟问:“你们家是不是都挺忙?你爸妈平时都在乐团吗?”

    “差不多吧。”

    林筱点头,

    “反正妹妹现在也不爱待家里,一有空就跑外婆那儿。”

    江临舟点点头,没有多问,随口说了句:

    “有时候家里热闹也是件好事。”

    “是啊,”林筱笑了笑,“你呢?你家里现在还管你生活吗?”

    “没什么好管的,反正我也住校。”

    江临舟说,“我妹妹也在外地读书,偶尔才联系。”

    林筱轻声“嗯”了一句,没继续这个话题。

    吃完饭,两人一起收拾餐盘,出了食堂。

    夜色下,校园里的灯光把小路照得斑驳。两人并肩走着,脚步都不快。

    路上,林筱忽然问:“你等会儿还去琴房吗?”

    江临舟点点头,“还得把下午卡的那段再过一遍。你呢?”

    “我也是,正好有几句长笛的装饰音没处理顺。”

    “那一起吧。”江临舟说。

    林筱没有多说,点头应下。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教学楼,走进琴房区。

    此时的琴房已经安静下来,只偶尔传出几句钢琴声和零星的乐器调音。

    到了楼梯口,两人分开,各自进了不同的房间,但约定好等练完一起走。

    江临舟坐到钢琴前,拉开谱子,脑海里还留着刚才饭桌上的那份轻松。

    这样的晚上,比他预想的要平静许多,也让他心里少有地生出一点安定和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