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7章 旧案重燃觅真凶,火痕之下证清白
    南州市公安局的刑侦技术实验室刚落成不久,白色的瓷砖墙反射着日光灯管的冷光,空气里还残留着新设备的金属气息。林砚站在实验台旁,指尖拂过台上一份泛黄的档案袋,封皮上“1982年南州针织厂仓库纵火案”的字迹早已模糊,却像一根针,死死扎在他心头。

    “队长,这是当年所有的卷宗复印件,还有从档案室翻出来的现场照片。”苏晓端着一摞文件走进来,白大褂的袖口挽起,露出纤细的手腕,“当年负责勘查的老法医已经退休了,我联系了他,他说这案子疑点很多,但当年技术有限,最终只能定性为意外失火。”

    林砚点点头,拆开档案袋,里面的纸张已经发脆,每页都盖着“存档”的红章。1982年深秋,南州针织厂的成品仓库突发大火,火势蔓延极快,烧毁了价值数十万的货物,而时任刑侦队副队长的林建军,在带队救火时被坍塌的横梁砸中,当场牺牲。当年的调查结论是仓库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属于意外事故。

    可林砚穿越而来后,偶然在父亲的旧日记里发现了蛛丝马迹。日记最后几页,父亲写道:“仓库最近有人频繁出入,账目混乱,恐怕有人动手脚。”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如今他成了刑侦大队队长,又有了新的技术实验室,重启这桩旧案,为父正名,成了他必须完成的事。

    “当年的现场照片太模糊了,”林砚翻看着黑白照片,画面里只剩下烧焦的废墟,“有没有找到当年的现场勘查记录?尤其是关于起火点和残留物的描述。”

    “有,这里。”苏晓抽出一张纸,“记录里写着,起火点在仓库西北角,现场提取到少量焦黑的电线,检测出绝缘层老化破损。但奇怪的是,当年的勘查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块不属于仓库的塑料碎片,因为无法判断用途,就没有记录在最终报告里。”

    林砚眼睛一亮:“塑料碎片呢?原始物证还在吗?”

    “在物证室封存着,我这就去取。”苏晓转身快步离开,没过多久,拿着一个透明的证物袋回来,里面装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黑色塑料残片,边缘已经熔化变形。

    林砚将证物袋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着。这片塑料质地坚硬,表面有细微的网格纹路,不像是普通的电线绝缘层。他又拿出现代的材质分析仪器,小心翼翼地提取了一点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出来了,”半小时后,苏晓看着仪器屏幕上的数据,语气有些激动,“这是一种酚醛树脂塑料,当年主要用于制作打火机外壳,而且是南方某厂生产的特供款,在南州只有几家供销社有卖。”

    林砚猛地攥紧拳头:“意外失火不会有打火机残骸!当年的调查果然有问题。”他铺开南州市1982年的地图,手指落在针织厂的位置,“当年针织厂的厂长是谁?仓库管理员呢?”

    “厂长叫张富贵,三年前已经病逝了。仓库管理员叫王强,现在开了一家五金店,就在老城区。”苏晓早已做足了功课,“我已经联系了辖区派出所,他们说王强今天在店里。”

    “走,去找他。”林砚抓起外套,快步走出实验室。

    老城区的五金店不大,门口挂着“王记五金”的招牌,店里摆满了扳手、螺丝刀、电线等杂货。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看到林砚和苏晓走进来,抬头警惕地问:“你们找谁?买东西吗?”

    “王强先生,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向你了解1982年针织厂仓库纵火案的情况。”林砚亮出警官证。

    王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里的算盘“啪嗒”一声掉在柜台上,珠子散落一地。“那、那案子不是早就结了吗?是意外失火,怎么又问起来了?”

    “我们发现了新的线索,需要你配合调查。”林砚盯着他的眼睛,“当年火灾发生时,你是仓库管理员,能详细说说当天的情况吗?”

    王强的眼神躲闪,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我、我记不清了,都过去八年了……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家了,后来听说仓库着火,就赶紧赶过去了,但已经晚了……”

    “你撒谎。”林砚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年的考勤记录显示,火灾发生当晚,你是值班人员。而且据当年的目击者说,你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比消防队还早。”

    王强的额头渗出冷汗,身体微微颤抖:“我、我是担心仓库里的货物,所以才赶过去的……”

    “那你在现场有没有看到什么异常?比如陌生人出入,或者听到奇怪的声音?”苏晓追问。

    “没有,什么都没有。”王强的声音越来越小,眼神飘向窗外,似乎在寻找逃跑的机会。

    林砚注意到他的反应,心中已有了判断。“当年在火灾现场,勘查人员发现了一块打火机的塑料碎片,经检测,是南方某厂生产的特供款。我们查过当年的销售记录,你在火灾发生前一周,在供销社买过一个同款打火机。”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在王强的心上。他猛地抬起头,脸色由白转青,嘴唇哆嗦着:“不、不是我!我没有放火!”

    “那你的打火机呢?”林砚步步紧逼,“当年的调查人员有没有问过你打火机的去向?”

    王强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肩膀不停抽搐。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布满泪痕的脸,声音嘶哑地说:“我说,我全说……”

    1982年,南州针织厂的效益很好,但厂长张富贵却动了歪心思。他私下挪用公款炒股,亏了一大笔钱,眼看年底要到账,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他想到了放火焚烧仓库,骗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款来填补亏空。

    “张富贵找到我,给了我五百块钱,让我帮忙。”王强的声音带着哭腔,“他说只要我在值班时故意不关紧仓库的窗户,再在角落里放个点燃的打火机,就能制造意外失火的假象。我一时糊涂,就答应了……”

    “火灾发生当晚,你具体做了什么?”林砚拿出纸笔,认真记录。

    “我按照张富贵的吩咐,把仓库西北角的窗户留了一条缝,然后把打火机放在一堆棉花旁边,点燃了打火机的引线,就赶紧跑了。”王强抹了把眼泪,“我没想到火势会那么大,更没想到林队长会为了救火牺牲……这些年我天天做噩梦,良心一直不安啊!”

    “张富贵有没有威胁你?”苏晓问。

    “有!他说如果我敢说出去,就杀了我全家。当年的调查人员问我,我因为害怕,就隐瞒了真相。”王强重重地捶了一下桌子,“后来张富贵病逝了,我以为这件事会永远埋在地下,没想到你们还是查出来了……”

    林砚放下笔,心中五味杂陈。父亲的牺牲不是意外,而是被人精心策划的阴谋。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悲痛,对王强说:“你主动交代案情,属于自首,可以从轻处理。但你必须跟我们回局里,详细说明情况,配合我们完善证据链。”

    王强点点头,站起身,失魂落魄地跟着林砚走出五金店。阳光洒在他身上,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回到公安局,林砚立刻安排人手核实王强的口供,调取当年张富贵的财务记录,果然发现了巨额公款挪用的痕迹。同时,技术人员根据王强的描述,在当年的火灾废墟模拟现场,还原了打火机点火的过程,与现场残留的痕迹完全吻合。

    三天后,案件真相大白。张富贵因挪用公款,为骗取保险金蓄意纵火,王强协助作案,林建军同志为抢救国家财产,不幸牺牲,属于因公殉职。市局为林建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平反了当年的“意外”结论,授予他“一级英模”称号。

    追思会结束后,林砚站在父亲的遗像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照片上的父亲穿着警服,眼神坚定,笑容憨厚。“爸,案子破了,你可以安息了。”他的声音哽咽,眼眶通红。

    苏晓站在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一张纸巾:“林砚,你做到了。叔叔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林砚擦干眼泪,转头看向苏晓,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这些年,从初临1985年的懵懂无助,到如今成为刑侦大队的中坚力量,他不仅破解了无数悬案,还弥补了父辈的遗憾。而身边的苏晓,始终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两人在并肩作战中,感情早已水到渠成。

    “走吧,”林砚握住苏晓的手,“实验室还等着我们,还有更多的案子需要我们去破解,还有更多的正义需要我们去守护。”

    夕阳透过公安局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刑侦技术实验室的灯光亮了起来,照亮了那些冰冷的仪器,也照亮了守护这座城市的希望。林砚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将带着父亲的遗志,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这代刑警的传奇。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