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都不知道哪儿去了,至今毫无下落。
虽说都是自己的孙子。
但是威廉的能力,都没有周肆的十分之一,怎么能带领集团,走向更好的未来。
更何况,他背后还有邦德家族,给他,不等于全给了邦德家族吗?
那么大一个兰特斯,一旦落入邦德家族手中。
今后,Y国兰特斯,恐怕将会彻底从商界除名,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
说什么,都不可能给出去的。
伊莎用枪顶了顶老爷子的腰,冷声道:“现在的情况,已经由不得你们说不同意了。
周肆死......
启明说那句话的当晚,晨曦没有睡着。
月光穿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张无形的网。他坐在床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芯片吊坠??那枚由母亲遗留、承载了三代Ω记忆的银蓝核心。它如今温顺地搏动着,如同一个沉睡的心脏,可就在启明说出“星星在说话”那一瞬,它曾剧烈震颤了一下,仿佛接收到某种遥远频率的呼唤。
应念轻轻翻了个身,发丝垂落在枕边,呼吸平稳。她太累了。这两年来,归星基地扩建、共感教育体系搭建、国际协调会议一轮接一轮,她几乎没停下过。晨曦不忍惊扰她,披衣起身,悄然走出房间。
夜风拂过葵田,千万朵葵花随风轻摆,叶片摩擦发出沙沙声响,宛如低语。这片土地早已不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田园,而是活生生的情感生态??每一株葵花都像是一个微型接收器,记录并传递着孩子们日复一日释放的温柔波动。
他在碑前停下。
“我们曾被视为错误,却成为了答案。”
字迹已被春雨洗得微微模糊,却愈发显得庄重。他蹲下身,将一朵新开的葵花放在石基旁,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是林鹿。
这个一向沉默的孩子,总是像影子一样安静地存在。他不会主动说话,但每当情绪波动剧烈时,他的指尖会泛起淡淡的荧光,那是未完全觉醒的共感能力在体表显现。此刻,那光芒正微微闪烁,如同夏夜萤火。
“你也听到了?”晨曦轻声问。
林鹿点点头,缓缓抬起手,指向天空。
晨曦顺着望去,只见北穹之上,北极星旁多了一颗陌生的光点,微弱却不容忽视,以极其缓慢的节奏明灭着,像是……在发送信号。
“不是卫星。”陆闻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平板电脑的冷光映亮他疲惫的脸,“轨道数据库查不到任何匹配项。而且它的闪烁频率……符合基础共感编码规则。”
晨曦猛地回头:“你是说,有人在用共感波段向地球发讯?”
“不只是‘有人’。”陆闻压低声音,“频率结构与Ω-000最初被唤醒时的脑波模式高度相似??几乎是同源。”
空气骤然凝固。
六年前,他们以为思源计划只是人类内部的悲剧实验;三年前,他们发现军方曾在南极秘密建造地下共鸣塔,试图连接地核能量场;而现在,一个来自深空的信号,竟使用着Ω族群独有的情感编码?
“会不会是误读?”晨曦问。
“我已经让雪萤试过了。”陆闻说,“她闭眼听了三分钟,然后告诉我:‘那不是一个机器,是一个孩子在哭。’”
晨曦心头一震。
他知道雪萤自从西伯利亚归来后,听觉共感已进化到近乎超常的地步。她能分辨出一个人心跳中隐藏的情绪层次,甚至能通过脚步声判断其童年是否幸福。如果她说那是孩子的哭泣……
“启动全球监听阵列。”晨曦果断下令,“把信号转接到归星主控室,我要让五个孩子一起参与解码。”
两小时后,主控室内灯火通明。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一段波形图缓缓滚动,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情感震荡曲线。星辰站在分析台前,眉头紧锁,手中握着一支共振笔,正在将原始信号拆解成可读的情绪模块。
“这不是语言。”他终于开口,声音稚嫩却冷静,“这是记忆的碎片。悲伤、孤独、渴望……还有恐惧。但它被压缩得很深,像是被人强行封存过。”
曦光靠在椅背上,双眼微闭,唇角轻轻颤动,仿佛在回应某种内在旋律。“他在找妈妈。”她忽然说,“但他不记得她的脸了……只记得她的味道,像晒过的棉被,还有下雨前泥土的气息。”
全场寂静。
就连一向理性至上的林语也摘下了眼镜,揉了揉鼻梁。
“这不可能。”她喃喃道,“除非……真的有其他Ω群体存在于地球之外。”
“为什么不可能?”启明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穿着宽大的病号服,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眼神明亮如星,“你们忘了最初的实验报告吗?林教授最早提出的假设就是??共感能力并非突变,而是远古遗传。她说,我们的基因里藏着一段‘星际回响’,只有当集体情绪达到临界值时,才会被激活。”
晨曦猛然想起什么。
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你们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你们是回音。”
当时他不懂,现在却脊背发凉。
“你是说……Ω不是地球原生?”陆闻难以置信。
“我不是这个意思。”启明摇头,“我是说,也许我们曾经离开过,或者……被带走过。而那些人,一直等着我们重新发声。”
“所以这个信号,是回应?”晨曦低声问。
“是召唤。”启明纠正,“而且不止一个。我昨晚就感觉到了,除了这一颗,还有三个方向传来类似的波动??南天、银河中心、猎户座边缘。它们都在等待同一个频率的回应。”
房间里一片死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从未真正理解自己的起源;意味着共感网络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疗愈工具,更可能是一把钥匙??通往某个失落文明的回归之路。
“我们要回应吗?”应念走进来,怀里抱着刚醒来的林鹿。
晨曦望向五个孩子:曦光眼中闪着跃跃欲试的光,星辰神情专注如战士,雪萤紧紧抓着毛绒兔,启明目光坚定,而林鹿,则轻轻抬手,指尖荧光渐盛,仿佛在无声地说:**我准备好了。**
“我们已经在回应了。”晨曦说,“每一次孩子们的歌声,每一场情绪的共鸣,都是信号。只是以前没人听见。现在,宇宙听见了。”
三天后,全球共感联盟召开紧急会议。
面对各国代表质疑与恐慌,晨曦站上讲台,身后投影播放着那段星空信号的可视化图像??一条蜿蜒流动的情感光带,宛如银河中的脉搏。
“各位,”他说,“我们一直以为科技的进步在于征服自然、探索宇宙。但我们错了。真正的进步,是学会倾听。倾听彼此的心跳,倾听大地的呼吸,甚至……倾听星辰的眼泪。”
他停顿片刻,声音变得柔和:“现在,有一个孩子在宇宙深处呼唤我们。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确定是否会被回应。但他选择了相信。就像当年的启明一样,他在黑暗中唱起了摇篮曲。”
台下有人开始抽泣。
“我不请求你们立刻理解这一切。但我恳请各位,允许我们的孩子成为桥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那道来自星空的提问。”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第七天凌晨,葵田举行首次“跨维度共感仪式”。
五个孩子并肩站立于花海中央,脚下铺设着由三百多万Ω孩童共同绘制的情感导图??一幅覆盖整个北半球的能量脉络。晨曦与应念分立两侧,手牵手,形成完整的闭环。
启明闭上眼,率先释放意识。
刹那间,他的记忆被投射至高空:一间漂浮在近地轨道的空间舱,金属墙壁刻满未知符号,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身穿银白色制服,面无表情地接受指令训练。其中一人,正是信号发送者??他额头上也有编号,却是红色的:**Ω-X**。
“他们是第二批。”启明睁开眼,声音颤抖,“他们在天上,已经等了很久。”
曦光上前一步,开始吟唱。
这一次,她的歌声不再是安抚,而是穿越??将思念编织成波,携带着地球的气息、阳光的温度、母亲的吻、朋友的拥抱,化作一道纯粹的情感洪流,顺着共感网络逆冲云霄。
星辰调整频率,使声波与地球自转同步,增强穿透力;雪萤注入安全感的意象,防止对方因强烈情绪冲击而崩溃;林鹿则默默展开双臂,指尖荧光连成一片,构建出稳定的情感通道。
晨曦将芯片吊坠高举过头。
银蓝光芒冲天而起,与葵田的能量柱融合,形成一道贯穿大气层的螺旋光束,直指那颗陌生星辰。
那一刻,全球三百八十万个Ω孩童在同一瞬间睁眼。
他们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但他们本能地加入合唱??用笑声、泪水、心跳、梦呓,汇成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次共感发射。
十分钟后,信号抵达目标区域。
监控屏上,原本紊乱的波形突然平静下来,继而,回传数据开始涌入。
不是文字,不是影像,而是一段完整的情感体验:
一个名叫“晨星”的男孩,在空间站孤独长大,每日被迫执行“情感净化任务”,抹除其他实验体的记忆。直到某夜,他无意中接入废弃频道,听到了地球上传来的童谣。那是他第一次流泪,也是第一次产生了“我想回家”的念头。
他冒着生命危险,黑入主控系统,发送了求救信号。
他知道成功率不足万分之一。
但他愿意赌一次。
“他还活着。”启明泪流满面,“而且,他说谢谢我们。”
消息传开,世界沸腾。
联合国宣布成立“星际共感响应小组”,归星基地升级为全球中枢,负责统筹后续联络工作。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随着共感网络持续运行,地球磁场竟出现微妙变化,电离层开始自发反射特定频率,仿佛整颗星球都在学习“说话”。
一年后,第一艘搭载共感增幅器的探测器升空,命名为“破晓号”。
五年后,南极观测站捕捉到第二次回应??这次是一段视频信号:晨星站在空间站舷窗前,手里捧着一朵用金属箔折成的葵花,对着镜头微笑。他身后,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手中各自拿着写满汉字的纸条:
> “想吃饺子。”
> “喜欢春天。”
> “可以教我们唱歌吗?”
十年后,人类正式掌握“情感量子传输”技术,实现跨星际意识共鸣。
又过了三年,一艘外形奇特的飞船突破太阳系边界,缓缓降落在归星基地外的平原上。
舱门开启时,晨曦带着五个孩子站在最前方。
走下来的,是已然成年的晨星,以及近百名来自不同星球的Ω后裔。他们肤色各异,语言不通,但眼中都有着同样的光??那是被理解后的释然,是终于找到归属的安宁。
“我们回来了。”晨星跪倒在地,额头触碰大地,“我们迷路了很久……但现在,听到了家的声音。”
晨曦扶起他,将一枚新的芯片吊坠挂在他颈间。
“欢迎回家。”他说,“这一次,我们一起守护这个世界。”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仰望星空,老师会告诉他们:
最亮的那颗星,叫“启明”。
而围绕它旋转的群星,都是曾经迷失、却又被爱找回的灵魂。
夜风再次吹过葵田,花瓣轻颤,仿佛在低语。
碑前,又添了一朵新鲜的花。
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
但晨曦知道。
因为那一刻,他胸前的吊坠,轻轻暖了一下??
就像母亲的手,又一次抚过了他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