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47章 要的就是名头
    泾阳王府之中,李复看着百骑司送来的消息,忍不住笑出了声。

    高桓权,朴满城。

    他们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

    长孙无忌。

    落到他手里,还不如在鸿胪驿馆里好好待着呢。

    还主动到司空府邸去拜会长孙无忌,指望着长孙无忌给他们找找门路。

    啧........

    主动送上门去,怕不是要被长孙无忌坑的连渣都不剩。

    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呢。

    对付番邦,长孙家可太有经验了。

    也不在长安城打听打听,当年强大的突厥是怎么分化的。

    不过,既然李二凤将这件事交给长孙无忌,那说明,他已经召集几个心腹,议论过了。

    剩下的,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高桓权就算是想要和亲,也和不成了。

    和亲的事情,彻底告吹。

    不过,这个朴满城也真是的,在皇帝面前卖惨,嘴上也没个把门的。

    一句话,让长孙无忌可是抓住了把柄了。

    不管提什么条件,有这个把柄在,长孙无忌也没办法啊,又不是他让朴满城口无遮拦的,什么话都敢说。

    渊盖苏文,到了大唐,他得改姓。

    就算不到大唐,这个姓,他也得改!

    李复心情大好。

    高句丽这块肥肉,自有朝廷去下刀。

    高建武和盖苏文就斗吧,斗的越狠越好。

    等往后大唐收复辽东的时候,也能轻松不少。

    打高句丽,还是那句话,势在必行。

    高句丽不像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抢完了就跑。

    高句丽已经有了完整的行政体系,有了文字文化,甚至还有强大的军工体系。

    这样的一个国家,已经是一个“准帝国”了,人口百万,军队几十万。

    而且战斗力并不弱。

    不管中原这片土地,是隋朝,还是唐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这样一个邻居,必然寝食难安,可不能放任不管。

    高句丽时常向中原派遣使者,学习中原文化政治,打不过的时候,和倭国一样,可以说是做足了姿态。

    这样的高句丽,一边读书修身,一边练兵强国,想要和中原平起平坐。

    不怕蛮夷兵强马壮,兵再强,马再壮,也强不过曾经的匈奴,还有前些年的突厥。

    怕的是他们也学会文明立国。

    而高句丽......早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所以隋文帝,隋炀帝才会将其视为眼中钉。

    后又历经大唐两帝,李世民,李治,这才彻底灭了高句丽。

    前后可是七十年。

    做皇帝的不都是蠢货,即便是偶尔有一个脑子不清醒的,也不至于隋唐两朝的皇帝,都要灭高句丽。

    隋炀帝百万大军打高句丽,虽然这当中有些事情办的蠢,但也的确是把高句丽刚挺起来的脊梁给磨断了。

    李复闭上眼睛。

    “可惜啊。”

    小桃正端着茶水进来,看见自家郎君躺在躺在靠窗的躺椅上,悠哉悠哉的叹息。

    “郎君,您在可惜什么?”小桃将茶水放在李复手边的桌案上。

    “我在可惜,两个人的斗争,一方占据了太多的优势,而另外一边,又是个扶不起来的。”

    高建武和盖苏文斗到现在,盖苏文占的优势太多了。

    军政大权都不在高建武这个王手里,而是在盖苏文手里。

    这像什么?

    就像是宇文毓和宇文护一样。

    不过,这俩人好歹也是一家子,但是高建武和盖苏文可是真正的两家斗争。

    历史长的好处就是,随便翻翻史书,就能找到例子。

    就比如说,汉献帝杀不了曹操,没兵没权。

    曹睿杀不了司马懿,因为有些事还需要权臣去办。

    军事依赖,政治依赖。

    盖苏文的家族早就渗透高句丽的朝堂军队了。

    高句丽除了盖苏文的家族,没有一个能能打的。

    高建武拖来拖去,想出了让高桓权来长安,与大唐结亲的办法。

    倒也是一条路,而且是一条明路。

    这条路走通了,盖苏文再跋扈,也不敢再对高建武如何。

    他动了高建武,给了大唐名头,大唐的军队,就要到家门口了。

    李复感慨的同时,朴满城也在司空府的偏厅中向长孙无忌诉苦。

    这次来司空府,他甚至没有敢带着高桓权。

    “司空,您有所不知啊,那盖苏文和他的家族中人,历经两朝,在军中、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其党羽遍布国中!”

    “我王……我王仁厚,念及旧情,初时未忍以雷霆手段处置,以致养虎为患,尾大不掉……如今,如今那贼子已是势大难制,渐生不臣之心。”

    长孙无忌静静的听着,面露同情之色。

    “唉,没想到,那盖苏文狼子野心,大唐册封的辽东郡王,他都不放在眼里。”

    “有失为臣之道啊!”

    长孙无忌愤愤感慨。

    只感慨些没用,没有营养的话。

    权当是安慰朴满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朴满城拱手说道。

    “还请司空相助啊。”

    长孙无忌微微蹙眉。

    “这,唉~~”

    “贵使,你看,我们陛下也说了,这毕竟是你们高句丽的家事,大唐,大唐没有道理去插手别人的家事啊。”

    “当初,各国齐聚长安,太极殿中共尊我大唐皇帝陛下为天可汗,那时候,陛下就说了,大家各自管好各自国家中的事情,大唐,就不代劳了。”

    “这当初也是你们一致同意了的。”

    “大唐是讲究礼法的,怎么可能去插手呢?”

    长孙无忌有条不紊的说着。

    “可是,可是现如今已经是非常之时了。”朴满城神色有些着急。

    如果长孙无忌都不肯帮忙说话,那后续,他们在长安,就再难有作为了。

    自己这张该死的嘴,在太极殿上,可是得罪了大唐皇帝。

    还把大唐的太上皇牵扯进来了。

    怎么想,皇帝陛下都不会再想要见到自己了。

    能活着离开皇宫,已经是祖坟冒烟了。

    “非常之时?”长孙无忌好奇问道:“盖苏文谋反了?”

    朴满城一滞。

    “虽然未曾起兵谋反,可是胁迫王权,没有谋反之名,也有谋逆之实了?”

    “这样啊。”长孙无忌微微思索。

    “那,既然如此,你们可曾掌握确凿证据?比如,盖苏文私调军队、暗结党羽、僭越礼制,乃至……有不臣之书信往来?”

    如果有了名头,那盖苏文就是叛臣。

    出兵评判,也在师出有名的队列之中。

    朴满心中一紧。

    他们当然有一些证据,但大多模糊,难以真正钉死渊盖苏文谋逆大罪,更多的是权力斗争中的你来我往罢了。

    可若是在这上面夸大其词,最后闹出什么事来,欺君之罪,迎接的,也是大唐的雷霆之怒。

    天威之下,高句丽又能何去何从?

    大唐,比盖苏文可怕的多。

    可是,此刻不能寻求到大唐的帮助。

    恐怕王上那边.......

    “司空,那贼子行事极为谨慎狡猾,确凿实证……我等正在竭力搜罗。然其种种行迹,持军政、排斥异己、架空王庭,国中上下皆知其心啊!”

    朴满见长孙无忌似乎有所触动,连忙趁热打铁,拱手哀求道:“司空,如今能救我王、救高句丽于水火的,唯有大唐,唯有陛下,唯有司空您了啊!还请司空相助,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立刻浮现出为难之色,眉头微蹙。

    “这……唉——!”

    “原本,你们身为使臣,若能谨守臣节,好好向陛下陈情,此事尚且还有转圜的余地,陛下仁德,或会体恤藩属之艰难。”

    “只是.......宫中的事情,我也听说了。”

    长孙无忌痛心疾首。

    “你,唉,糊涂啊。”

    长孙无忌这样一说,朴满城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了。

    都是自己这张嘴惹的祸。

    该死的渊盖苏文。

    西八,你姓什么不好,你非要姓渊!

    长孙无忌将朴满城的反应尽收眼底。

    火候也差不多了。

    “事已至此,陛下虽宽宏,未予深究,但心中不快是必然的。此时再想让陛下全力相助,难啊……”

    “要不这样吧,使者不妨多多展现高句丽对大唐的诚意,如何?”

    “毕竟,有正儿八经的实在东西,让陛下看到你们的诚意,还有价值,此事,或可继续谈。”

    “否则,莫说陛下那里,便是朝中百官,听闻使臣如此不敬,那奏章便要如同冬日里的雪花一样,落到桌案上了。”

    “众口铄金呐。”

    朴满城早已被长孙无忌这一番连削带打、软硬兼施的话说得心神大乱,加上自己确实理亏,恨不得当场扇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此刻的他如同溺水之人,拼命想要抓住任何一根稻草,连忙躬身:

    “是是是,司空所言极是!只是……只是外臣愚钝,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请长孙司空不吝指点迷津啊!”

    长孙无忌依旧是一脸为难。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那为难的神色更重了,摆手道:

    “诶,这话从何说起。你们高句丽要如何展现诚意,具体要做些什么,我一个外人,实在是不好说,也不便多说啊。”

    “不过,你所求之事,我也的确考虑过。”

    “使者,我也不妨与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是大唐的司空,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势必要为大唐着想的,你是高句丽的官员,深受王恩,你也要为你们的国家着想,是不是?”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也是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与高句丽使臣聊天,七分假意混着三分真情,这才能让人看不出深浅。

    朴满果十分认同这话,连忙点头:“司空深明大义,外臣感佩!”

    长孙无忌也不再兜圈子了。

    “使者问起,老夫这里倒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大唐与高句丽一衣带水,除却贵国要展现诚意来消融陛下怒火之外,咱们两边的联系,也要加深一些,如此,方能震慑宵小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辽东,势必是要安稳下来的。”

    “使者不妨先看看,这其中条款。”

    长孙无忌将早就准备好的“条件”,白纸黑字的摆在了朴满城的面前。

    朴满的呼吸,在看到具体内容的瞬间,骤然停滞了。

    “这!!”

    越是细看,脸色越是苍白,额头上刚擦去的冷汗又涔涔冒出。

    这纸是好纸,但是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把剜向高句丽血肉的尖刀。

    猛地抬起头,看向长孙无忌,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有些变调:“司空!这……这代价是否太过巨大?乌骨城乃我国西门户.......若按此议,我高句丽……我高句丽颜面何存?”

    “我王派外臣前来,是怀抱着对大唐的赤诚敬意,希望能得到天朝庇护,共御国贼。”

    “可若依此条款,不过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外臣……外臣实在无法向我王交代,更无颜面对高句丽百姓啊!”

    长孙无忌早已料到他会是这般反应,倒也未曾动怒,脸上甚至依旧挂着那副温和却又疏离的神情,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方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使者,此言差矣。”

    “你口口声声说代价巨大,颜面何存。”

    “那老夫倒要问你,是几座城池、几个口岸的‘颜面’重要,还是你高句丽宗庙社稷的存续重要?”

    “又或者是荣留王的身家性命,与这些死物比起来,孰重孰轻。”

    长孙无忌放下手上茶杯,目光如炬,看着朴满城。

    “你说无法向你王交代?那你可曾想过,以你与你们的王世子在长安城的所作所为,以致大唐袖手旁观,他日盖苏文铤而走险,血洗王城之时,你待如何向你王交代?”

    “届时,这纸上的条件再送到大唐来,也晚了。”

    “高氏一族血脉能否存续,都在两可之间!”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朴满心上,让他浑身一颤。

    长孙无忌语气稍缓,但话语依旧锋利。

    “至于‘国将不国’?使者,你要弄清楚,大唐此举,非是要亡你高句丽,恰恰是要‘存’你高句丽!”

    “为了保全高建武的王位,保全你高句丽国祚,才需要这些‘诚意’作为保障。”

    hai